运维管理:寻找真正的“主动”之路
创始人
2024-06-07 17:40:17
0

尽管IT运维管理的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实际上,很多系统工程师并没有真正解脱出来,原因并不复杂:“虽然已经能够获取网络设备、服务器、网络流量,甚至数据库的警告信息,但成千条警告信息堆积在一起更本没法判断问题的根源在哪里?”“虽然不少产品提供了告警过滤和压缩,但结果却并不尽人意”。面对这样的抱怨,难道我们的工程师将永远无法走出“被动的怪圈”吗?

如今,在IT运维领域中,“主动”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几乎所有的宣传、产品、用户、理念都在宣扬“主动”,从被动到主动管理的升华是每个企业针对信息系统如何提高IT服务水平、如何提高系统可用性、降低运维成本,实现IT科学性的过程。很多企业在选择IT管理工具时将最终目标就定位在“主动”,希望业务系统能够“无忧”,但真正能够达成IT与业务融合的企业却是很少。很多IT运维厂商都强调,“传统被动式”的类似“救火员”角色的IT系统运维方式,根本不能适应目前需求,那么企业到底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主动”呢?

为何丧失了“主动”的先机?

在虚拟化、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刺激下,IT正在走向一种整合的发展趋势。当然,这种整合并不局限于几台服务器的集群或组成1个数据中心,而是更多地指向了有序、有效地集中,但也就会导致原有的问题也会集中在一起。中国的IT工程师习惯于将工作重心放在性能而不是质量上,放在提供支持而不是消除问题上。

在“传统被动式”的管理中,就有一些技术工程师将自己查找日志而排除问题的能力拿出来炫耀,但在“业务集中之后”,这种排查日志的技能几乎葬送了自己所有的工作时间。因此对于“问题管理”,在“集中之后”更多的企业不但需要职能的发现业务系统的问题,更是需要联动式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减少问题发生次数的目标。将IT基础架构内由错误引起的事件和问题对业务的负面影响减到最小,并预防这些相关的事件、问题和错误的再度发生,这才是主动管理的精髓。

我们知道,对于IT系统真正的主动管理,是实现业务服务管理中最重要的基石之一。但有些用户在修正现有的IT管理目标是比较盲目的,因为原先没有一致而且正式的运维程序与原则,因此根本无法拟出服务等级(Service Level Agreement,SLA)。 如果没有 SLA,实现业务测量运营绩效与确立IT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也就不可能为主动管理排出精准的规划。

早在2003年,业内就提出了BSM业务服务管理这一理念,将“IT与业务融合进行到底”的路线一直延续下来。但在那个时候,很多IT管理工具并没有将业务放在***位,设计的核心没有用业务指导网络运维,因此从一开始有些人就站在了相反的起跑线上,即使用了***进的IT运维管理系统,如今还仍然是在做底层获取的工作,虽然拥有了海量庞杂的相关数据,如果得不到提炼,则上层流程的“主动”管理必将成为空谈,业务的保障和管理就会成为无本之木。

就如我们共知的那样,IT问题的发生是必然的,但未能根据业务进行基础监控的用户,将丧失在问题造成业务中断之前,就进行防止的契机,也就丧失了“主动”的条件。

“主动”怎样落到实处?

IT技术正在成为企业的神经中枢,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借助IT技术这一关键的战略资源提供对关键业务的支持,提升公司的竞争优势,进而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然而由于今天的IT组织面临着诸如日益增长的基础设施复杂性、技能方面的限制以及资金短缺等相当多的问题,因此要实现这一点并不容易。

就如前面说明的那样,如果在IT系统中没有出现问题,也就没有告警信息,但这是不可能存在的一种假设。当所有的业务系统集中起来的时候,出现无数的警告信息实际上是非常正常的,这就如人生病一样,很多疾病都会造成身体上多处特征的不良反应,医生会开出多得让你厌恶的检查表格让你检查,实际上这就是瞧病过程中找到病源的过程。但这个过程越长,你就越加无法忍受。企业的业务系统也是如此,在问题出现时,不能将问题迅速归类,不能发现***特征的表象,也就迟迟无法做出问题改善,“主动”也就失去了意义。

很多企业用户都存在疑问,化繁为简应该不能只是空谈,但如何做到实践、也就是说如何用呢?针对这样的问题,在北塔BTIM中提出了对告警事件压缩和智能提取的独有技术,在告警信息管理中,北塔BTIM还包括了单点告警、复合告警、基线告警结合使用的技术优势,告警事件关联抑制功能真正做到了事件根原因分析,从而准确定位事件故障源,如:某业务系统,由于关注参数很多,为减轻工作量,平时只关注ping通是否正常,当ping告警触发时,抑制该业务系统服务器的CPU、MEM告警,以免这些告警信息干扰故障源判断,同时立刻关联该业务系统核心网络设备情况,再关联该业务系统连接网络设备端口情况,最终的结果可以发现,是该端口为关闭状态从而触发了告警,原来有人误操作关闭了该端口,激活该端口则恢复正常。由此可以看到,正是通过告警关联与抑制方式实现了先进的问题根源定位能力,从而使得主动管理不再是纸上谈兵。

脱离每天被繁冗的警告和报表所包围的现状,利用“主动管理”高效而清晰地描述业务系统的运行状况,立即把所有的警告信息繁为简,一目了然。IT 部门必须能够提供追踪问题改善状况的评估方式,以便达成持续的改进成果,这才是“主动”的内涵。

当你迅速地解决系统故障,端起一杯咖啡时,那温暖的惬意,也许正是IT运维中关于“主动管理”一词最直接、***说服力的解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如何允许远程连接到MySQL数... [[277004]]【51CTO.com快译】默认情况下,MySQL服务器仅侦听来自localhos...
如何利用交换机和端口设置来管理... 在网络管理中,总是有些人让管理员头疼。下面我们就将介绍一下一个网管员利用交换机以及端口设置等来进行D...
施耐德电气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 近日,全球能效管理专家施耐德电气正式启动大型体验活动“能效中国行——2012卡车巡展”,作为该活动的...
20个非常棒的扁平设计免费资源 Apple设备的平面图标PSD免费平板UI 平板UI套件24平图标Freen平板UI套件PSD径向平...
德国电信门户网站可实时显示全球... 德国电信周三推出一个门户网站,直观地实时提供其安装在全球各地的传感器网络检测到的网络攻击状况。该网站...
为啥国人偏爱 Mybatis,... 关于 SQL 和 ORM 的争论,永远都不会终止,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昨天又跟群里的小伙伴进行...
《非诚勿扰》红人闫凤娇被曝厕所... 【51CTO.com 综合消息360安全专家提醒说,“闫凤娇”、“非诚勿扰”已经被黑客盯上成为了“木...
2012年第四季度互联网状况报... [[71653]]  北京时间4月2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全球知名的云平台公司Akamai Te...